|
第三方食品溯源平台必将成为主流
自2004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提出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至今已有十多年。
然而这十年食品事故层出不穷,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底线被一次次地刷新,消费者对国内食品的现状的信心降至最低点。 在这段时间里,中央乃至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出台了多项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建立食品追溯体系。 ![]() 2012年,国家重点食品(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启动,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牵头,总投资9亿元。 2013年,我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覆盖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预计未来三年总投入为15亿元。 2014年,武汉市政府开始筹建武汉市肉菜质量的追溯系统,初步预算为5000万元。 2015年,深圳计划用5年将深圳市打造成为全国标准最严的“食品安全特区”,启动了以风险交流、检测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内容的食品药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项目投资24.42亿元。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推进产品追溯的指导实施。 实际上以上数十亿元资金只是中国每年进行食品溯源项目投资的冰山一角,自2010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在食品追溯方面的投入不下千亿元,然而这些由政府主导,企业操刀执行的食品溯源项目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政府主导 由政府主导进行的食品溯源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容易受到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影响,此前存在监管部门指定服务商的情况,监管部门、企业、被指定的服务商之间易滋生信息不透明、相关人员权利寻租、利益绑定的不良状况。 从长远看,促生了溯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对溯源体系建设工作的推广也是一种破坏行为。 企业主导 企业自主完成溯源体系建设,几乎是不现实的。 一方面,企业自行建立的溯源监管系统功能单一、作用有限、费时费力,加大成本的同时又无法发挥出溯源的实际作用,更与“社会共治、信息共享”的监管形式相悖。 另一方面,每个企业建立大数据平台是不现实的,溯源更是需要大数据支持。有能力自建溯源体系的企业必然具备较大规模,实力较强,而更多的不具备如此规模的企业只能望而兴叹,因此,这类方式无法实现全国性的大幅度推广。 第三方追溯平台主导 相对于由政府、企业主导,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的优势在于实时在线生成信息,而且第三方意味着公正与公平,不受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影响,提供的溯源技术更加规范化、全面化,真正实现“投入少,收益大”。 科诺科技溯源平台,一站式食品、农产品、商品追溯、O2O营销云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每个产品赋予唯一身份证。 |